洛宁县人民政府关于对洛阳市第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第379号建议的答复
曲焕平等11位代表:
收到“关于加大洛书保护开发力度,加快规划建设我市黄河文化地标性文旅品牌的建议”后,县政府高度重视,立即组织相关部门成立了建议办理小组,安排专人认真开展工作,现就办理情况答复如下:
一、精准定位洛书文化保护发展方向
按照《河洛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(2021—2035年)》(以下简称《规划》)对“河图洛书重点保护区”任务要求,进一步明确了洛书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目标任务:一是对洛书传说、洛神传说、大禹治水、仓颉造字、伶伦制管等民间传说进行再挖掘,逐步收录入《洛宁史话》,不断完善洛书文化传承体系。二是以洛书文化相关传说、现存资料为支撑,挖掘文化内涵,将洛书文化融入文学作品、记录片以及景区景点的文创设计当中,在学校、城市书房、文化馆等场所设施开展主题活动。三是串联洛出书处、龙头山、禹门河、龟窝、仓颉造字台等洛书文化重点点位,设计洛书相关专题研学路线,形成新型的非遗文化体验方式。
二、加大洛书文化保护资金投入力度
(一)争取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项目建设费用
我县争取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项资金63.7万,用于“洛书”重要文化点位提升和相关保护规划编制工作。一是由县文广旅局委托洛阳理工学院专家团队,编制《洛书重点区域文化生态保护传承弘扬方案》,该方案将通过全方位保护、沉浸式体验、多元性弘扬的方式,讲好河洛故事、延续历史文脉、坚定文化自信,实现“遗产丰富、氛围浓厚、特色鲜明、民众受益”的目标。二是聘请河南胡杨林文化发展有限公司,高标准设计完成洛书文化生态保护区内洛出书处、龙头山、禹王庙、玄沪河、禹门河、叙畴坪、龟窝、摩崖石刻等重点点位标识系统及道路指引系统。三是收集整理洛书文化相关文化资料,完成《河图洛书探源》书籍编撰印刷,并制作神龟献书、大禹治水、伶伦制管、仓颉造字等洛书文化宣传短视频。
(二)申请洛书文化保护传与发展专项债项目
2023年3月30日,洛书文化传承保护与发展专项债项目资金申请成功,该项目总投资2.3亿元,申请专项债资金1.26亿元,目前已批复专项债资金6000万元,主要建设内容包括:洛书文化广场、龙头山大禹文化遗址修复保护等内容。该项目的实施,将有效改善周边环境,为洛书文化的交流展示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,同时也可以带动周边区域的旅游发展。目前,已委托洛宁县城投公司完成项目的招投标工作,正在草拟施工合同。
三、以文促旅持续进行宣传推广
针对洛书文化核心区,坚持保护为先、传承为本和发展为要的理念,促进洛书文化的活化利用和多种形式发展。一是通过将洛书文化中大禹治水、伶伦制管等典故与传统大鼓相结合,组织编排了大型音舞诗画剧——《河洛响器》,并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、竹乡神韵广场文化月、上戈苹果文化节进行演出,并通过最爱洛宁、洛宁文旅等公众号进行线上宣传。二是对非遗传承人进行系统培训,积极向往来游客、媒体达人推介洛书文化,以最直观的方式将洛书文化向不同年龄段的群众普及。三是以“洛书”文化为核心,带动周边爱和小镇、竹梦小镇、连宝河、香楸湾,形成豫西地区具有影响力的洛书文化旅游圈,以文旅产业发展赋能乡村振兴。
下一步,县政府将进一步明确目标,以《河洛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(2021年—2035年)》建设内容为支撑,积极申请国家级河洛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项目资金。一是进一步完善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体系,推动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。二是持续举办特色节会和民俗展演活动,利用春节、元宵节、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开展河洛响器展演,洛宁竹编、民间剪纸等非遗展品展示活动。三是与直播、短视频、社交网络平台合作,发布有关国家级河洛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相关视频,加大曝光度。四是积极开展非遗“进课堂”、“进社区”活动,将民间剪纸、洛宁竹编、河洛响器等代表性非遗项目引入课堂,从小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,在社区(村)常态化开展社区非遗活动,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播。
2024年7月17日